慶陽網訊(慶陽融媒記者 張昶昶)愛心是世界上最為溫暖的情愫、最為高尚的品德、最為雋永的力量?!敖Y對幫扶·愛心甘肅”建設工程啟動以來,我市深入開展“愛心扶孤”“愛心助殘”“愛心濟困”行動,通過聯系交流、走訪探視、紓困解難、落實政策等措施,千方百計為特殊困難群體排憂解難,大力弘揚傳遞關心關愛困難群眾正能量,用實際行動傳遞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關愛貧困兒童”主題公益活動(2023年5月30日)。
高位謀劃部署精準結對關愛
全市上下將結對關愛行動作為落實黨委政府為民惠民政策的政治任務和有力抓手,成立結對關愛行動領導小組,細化明確各級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各級幫聯單位的監管督促責任、市縣(區)關愛辦的組織實施責任和各級結對干部的直接責任,召開專題會議、開展督導和專項督辦,推動“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建設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精準結對認親,對全市孤兒、困難重度殘疾人和特困家庭進行全面摸排、逐戶核查,組織省、市、縣、鄉四級黨員干部與關愛對象全部建立“一對一”結對幫扶關系,實現了干部結對關愛全覆蓋。聯系交流走親,嚴格落實結對干部全年聯系交流不少于4次、走訪探視不少于2次和“四必到”要求,組織結對干部深入關愛對象家中,詳細了解關愛對象身體狀況、政策享受、上學就業、基本收入等情況,認真傾聽困難需求和意見建議,及時發現和協調解決困難問題。截至目前,全市各級結對干部開展聯系交流20.6萬人次、實地走訪14.6萬人次。真心實意幫親,聚焦解決關愛對象的急難愁盼問題,按照“合理訴求解決到位、不合理訴求解釋到位、實際困難幫扶到位”要求,組織廣大結對干部充分發揮個人幫扶作用,盡最大努力解決關愛對象就業、生活、醫療、教育等方面問題,切實辦好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對關愛對象反映的困難問題及時梳理、建立臺賬、分辦交辦、跟蹤問效,確保群眾反映一個、跟進解決一個,實現動態清零。截至目前,全市共落實政策13.2萬條,解決困難1.24萬個,幫辦實事2.1萬件,資助資金2294.6萬元。
強化政策運用提升關愛質效
弘揚愛心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內在要求,全市各級各有關方面主動擔負愛心慶陽建設新使命,通過開展結對關愛、結對幫扶,在隴東大地浸潤愛心、傳遞愛心、激蕩愛心。
在社會救助方面,按照慶陽市城鄉特困家庭基本生活保障標準,結對關愛以來,全市共向9221名特困供養對象發放各類保障資金9077萬元。在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方面,開展實物救助及發放慰問金97.34萬元、未成年人法治宣傳458場(次),發放基本生活費3820萬元、助學金210萬元、“愛心健康包”3901份、“勵志成長包”390份。在殘疾人服務方面,加強殘疾人“兩項補貼”動態管理,發放資金7633.66萬元,為11777名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5474名殘疾人提供輔具適配服務。在教育救助方面,建立結對關愛家庭學生數據庫,為全市2000多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制定了“一對一”優學優教幫扶計劃。在住房保障方面,向關愛對象發放住房租賃補貼51戶95085元,為63戶“三類對象”實施危房改造及農房抗震改造。在司法援助方面,組織全市34名法律援助律師采取“一對一”結對幫扶形式,為關愛對象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提供法律援助1842人次。在就業扶持方面,開展“就業援助月”和“就業援助暖心活動”,開展公益崗位過渡性就業扶持598人、幫助實現就業219人、代繳養老保險費14618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7887.74萬元。在醫療康復方面,落實經基層首診轉診的關愛對象在市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先診療后付費”,落實政策9848人次,對關愛對象進行全額和差額資助,資助資金666.75萬元。在安全防范方面,深入開展反詐、交通安全、禁毒、防范拐賣婦女兒童等內容宣傳,提高關愛對象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識;開展關愛對象及其近親屬失聯查尋工作,全市關愛對象全部正常落戶。
志愿者和小朋友們做游戲。
匯聚社會力量助推工程建設
點滴愛心,匯集成流。我市還鼓勵和支持全市各級組織踴躍投身愛心事業、關愛困難群體,發布了《關于全市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建設工程建設的倡議書》,號召全市各級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愛心扶老、助殘、救孤、濟困行動,全市社會組織累計捐贈幫扶物資價值1770.3萬元。
整合東西部協作資源,新建“夢想結對小屋”等兒童關愛服務陣地9處,捐贈學習用品、運動器材等各類物資183萬元。引導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與關愛對象建立結對幫扶機制,先后組織開展“關愛殘疾人、從我做起”“春風送溫暖、真情暖人心”“守護困境兒童、用愛傳遞溫暖”“青潤童心·與愛同行”“快樂成長·安全‘童’行”“童伴計劃”“陽光助殘”“愛心門鈴”等結對關愛系列活動,為關愛對象開展義診、義剪、義演、宣講、培訓等活動,招募“愛心媽媽”與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結成“一對一”“一對多”幫扶對子,常態化開展學習輔導、法律援助、親情陪伴、心理疏導、困難幫扶等多種形式的關愛活動,營造了全社會共同參與結對關愛行動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