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網訊(慶陽融媒記者 張昶昶)慶陽是傳統農業大市,素有“隴東糧倉”美譽,當前正處于傳統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農業農村發展呈現出農耕文明深厚但傳統觀念強固、土地面積廣闊但產出率較低、主導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但品牌影響力較小、市場主體數量眾多但整體實力不強、勞動力資源豐富但吸納能力有限“五大特點”。要把發展空間變成發展現實,把資源優勢變成農業產業優勢,就必須推行重大變革。
農雖舊業,其命維新。2021年以來,慶陽市主動順應農業綠色發展政策導向,錨定建設農業強市目標,挖掘農業資源潛力,創新實踐了以種植業為基礎、畜牧業為牽引、菌業為紐帶,以種養菌廢棄物為資源,在三大產業之間相互轉化利用、雙向閉合循環的“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模式。
2023年11月,農業農村部等8部委批準慶陽市整市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開啟了農業現代化的慶陽新篇章。同年,“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經驗做法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中國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種植業、養殖業、菌業“三業并育”
慶陽市以“保糧、擴畜、提果、增菜、養菌、優藥”為目標,持續壯大“牛羊豬雞果菜菌藥”八大優勢特色產業。
種植業重在增產增效。聚焦糧食穩面積、提產能,實施糧食產能提升工程、百萬畝復種增糧增效工程,2023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593.11萬畝、產量142.94萬噸;聚焦蘋果強品牌、增效益,實施百萬畝優質蘋果基地改造提升工程,以瑞雪、瑞陽為主推品種,每年改造老果園6萬畝,力爭3—5年實現蘋果產值、品牌價值“雙二百億”目標,2023年全市蘋果面積133萬畝(掛果115萬畝)、產量147.2萬噸;聚焦蔬菜優布局、擴規模,以川塬區、城市近郊區為主,種植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其中設施蔬菜17萬畝,全力打造陜甘寧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重要蔬菜生產供應基地,2023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95.69萬畝、產量107.3萬噸;聚焦中藥材調結構、拓空間,以子午嶺林緣區為主,打造大宗道地、仿野生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2023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53.28萬畝、產量12.52萬噸。
養殖業突出集約集群。實施養殖業牽引帶動戰略,肉牛擴繁增量,打造寧縣、鎮原縣、正寧縣肉牛產業帶,2023年全市肉牛飼養量61萬頭;肉羊全鏈開發,打造環縣、華池縣、慶城縣、鎮原縣肉羊產業帶,2023年全市肉羊飼養量529萬只;生豬穩定產能,打造西峰區、寧縣、鎮原縣生豬生產大縣,2023年全市生豬飼養量138萬頭;肉雞集群發展,建成鎮原圣越1.2億只白羽肉雞全產業鏈,打造西北最大的白羽肉雞產業基地,2023年肉雞飼養量6223萬只。
菌業關鍵在帶農富農。全市上下把菌業作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出臺招商引資、項目支持、產業獎補、貸款貼息等利好政策,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農戶參與”發展思路,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管兩端、群眾管生產”經營模式,引進龍頭企業19個,建辦合作社、家庭農場32個,建成標準化基地27個、大棚3665個,帶動畜禽糞污、果木棄枝、農作物秸稈、菌糠菌渣轉化利用率分別達到84.7%、63.4%、91%和95%。2023年全市生產菌棒5965萬棒,栽培食用菌3482畝、產量1.5萬噸,較2022年增長了3.5倍多,全產業鏈產值達到2.8億元。2024年計劃生產菌棒2億棒,食用菌產量達到4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到9.2億元。
生產、加工、銷售“三端并進”
慶陽市樹立產業鏈“全鏈開發”思維,擴量提質抓生產,延鏈增值抓加工,拓市挖潛抓銷售,加大八大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力度,不斷提升“三元雙向”循環農業價值鏈。
生產端重在建基地、擴規模,建成百萬頭肉羊大縣1個、存欄10萬頭以上生豬大縣3個、綠色標準化種養基地91個;加工端突出延鏈條、增效益,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建成國、省現代農業產業園7個,重點圍繞中盛肉羊、正大生豬、正陽蘋果、晶晶食用菌、恒烽中藥材等布設加工鏈21條,促進產業全鏈開發,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8%;銷售端關鍵在樹品牌、拓市場,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98個,認定區域公用品牌6個、企業商標品牌40個,許多農產品走出國門、遠銷海外。
企業、農戶、政府“三體并抓”
慶陽市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農戶受益”原則,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推動企業發展、產業壯大、群眾增收。
緊盯經營主體抓引培,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新型經營主體提升行動,鎮原圣越農牧成功并購上市,加大鏈主企業引培力度,現有龍頭企業384個(規上企業44個)、合作社7881個、家庭農場6177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1081個。緊盯聯農帶農抓覆蓋,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管兩端、中間生產群眾干”經營方式,帶動農戶發展產業。緊盯政府引導抓落實,出臺產業發展等一系列規劃,成立蘋果、食用菌產銷協會,建立干部包抓企業機制、企業落地服務機制,實行全程代辦“保姆式”服務,持續優化農業營商環境,推動“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成型起勢。
政策、科技、資金“三策并舉”
慶陽市堅持政策優先向農業產業傾斜、科技優先向農業產業配置、資金優先向農業產業投入,健全完善成龍配套、高效務實的支持保障體系。
在政策扶持方面,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圍繞特色產業發展和龍頭企業引培,出臺農業招商引資、土地優惠、稅收減免、貸款貼息等扶持政策,強化政策保障。在科技支撐方面,實施“強科技”行動、千名農技人員下基層強服務行動,堅持把農技人員服務基層與職稱評聘掛鉤,鼓勵引導農技人員下沉服務,創建示范鄉鎮12個,建辦示范點161個;探索高效復種套種模式,提升耕地產出效益。在資金支持方面,財政銜接資金的70%用于產業發展,其中70%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引培和農產品加工;設立貸款貼息資金,2023年引導新型經營主體貸款11.68億元、落實貼息3794.9萬元,帶動產業延鏈增效。
“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模式,是農業現代化的慶陽行動,也是綠色生態農業的慶陽模式。慶陽市力爭到2025年,整市建成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基本構建起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政策體系,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綠色農業發展格局。
(慶陽市農業農村局供圖)